荧幕判官安卓版是一款改编自台湾真实社会事件的剧情向解谜手游,以独特的拼图式叙事手法带领玩家揭开一桩罗生门式的悬案。游戏采用超现实主义的美术风格,将上世纪90年代的台湾社会缩影在四个主要场景中——弥漫着机油味的工厂车间、贴满小广告的破旧公寓、永远播放着八卦新闻的电器行以及阴森压抑的审讯室。玩家需要在这看似寻常的环境中寻找蛛丝马迹:一张被刻意剪裁的合影照片、抽屉深处泛黄的诊断书、电视机里突然中断的新闻报道,每个细节都可能是推翻表面真相的关键。游戏创新性地采用了"记忆重构"系统,玩家收集的线索会以碎片形式重组,从不同当事人的视角还原事件全貌,而每次选择相信谁的证词都会导向不同结局。随着调查深入,看似清晰的案情会不断反转,媒体操弄的舆论暴力、司法体系的漏洞、人性的自私与懦弱,这些深刻的社会议题都通过精巧的谜题设计自然呈现。
游戏特色
线索搜集
仔细观察游戏场景中的每个细节,在不起眼的角落可能藏着重要物证。地毯式排查案发现场,连窗台上的灰尘痕迹都不要放过。
物证检验
将收集到的指纹、血迹、凶器等证物放入分析仪。通过紫外线照射、化学成分检测等技术手段,让沉默的证据开口说话。
人物问询
与嫌疑人、目击者展开心理博弈。注意观察对方的表情变化和小动作,一个眼神闪躲可能就暴露了关键破绽。
案情推演
在证物墙上将线索按时间线排列,用红绳串联起各个人物的行动轨迹。逻辑链条的断裂处往往就是突破口。
最终裁决
在法庭上掷地有声地陈述推理过程,用铁证让真凶伏法。你的每个决定都将改写游戏角色的命运轨迹。
玩法指南
首先出现在大家面前就是在一个幼儿园中,凭借与其中一个小朋友的交谈,通过类似于推箱子的玩法将错综复杂的被子移动,从左上角获得钥匙,然后在右上角找到出口。
接着经过一个过道,看到带有图标的可以探索一下,直至走到左侧的一个隧道中。
这时你会发现进入一个奇特的梦幻乐园,但发现所有的木马没有悬空,需要将被子拉入相应的空格中猜想,虽然有些考验大家的思维能力,但其实并不难,完成6个被子推拉之后,中间会升起一个隧道,根据摆放位置依次将各种形状的物块填入之中,就可以进入下一场景了。
1、进入游戏后,点击【继续游戏】快速衔接之前的游戏进度。
2、游戏中查看笔记本时,留意标签内容。
3、依照箭头指示方向移动角色,如在布满床铺的场景中按指引行进。
1、百年不辍(一)
第一章,《老树洞》,游戏开始自动获得;
百年不辍(二)
第二章,《黑手党》,调查走廊边的报纸;
百年不辍(三)
第三章,《出走》,调查房间桌上的“报纸1982”;
2、星火不熄(一)
第一章,《老树洞》,离开教室后调查小矮桌上的”报纸1966“;
星火不熄(二)
第三章,《追赶》,调查操场右上方花丛里的“打火机”;
星火不熄(三)
第三章,《寻找》,调查左下角,当年从通风口爬出来的房间架子上的“旧剪报”;
3、弄巧成拙(一)
第二章,《执政院》,调查两个鸟人之间桌上的“成绩单”;
弄巧成拙(二)
第二章,《执政院》,调查丘比特雕像上方的”处分单“;
弄巧成拙(三)
第二章,《大广场》,调查地图右边一个NPC身旁的书;
4、大奸似忠(一)
第二章,《执政院》,调查小孩雕像;
大奸似忠(二)
第二章,《大广场》,调查地图左侧的黄花;
大奸似忠(三)
第二章,《角斗士》,调查地上的黄色牌子;
5、不教而杀(一)
第二章,《执政院》,调查丘比特房间左侧,与四个伞桶隔了一堵墙的绿植旁的”罚写簿“;
不教而杀(二)
第二章,《执政院》,调查一个必经之路上的蓝色“教师日志”;
不教而杀(三)
第二章,《大广场》,调查地图左上角的“药单”;
游戏测评
《荧幕判官》以70年代台湾白色恐怖时期为故事背景展开。在那段至今令人后怕的几十年中,出现了大量因为政治迫害和社会舆论产生的冤假错案。讲述的故事是那个时代中的小小缩影,并集中讨论了“片面报道”、“舆论杀人“、“家庭暴力”、“校园霸凌”、“权威教育”等社会问题。
在游戏过程中,玩家在现实报道和主角回忆之间来回切换,寻找有关这起弑父案背后的真相。跟随主角的视角,重演主角裕明从幼儿园到踏入社会的成长经历,窥探主角扭曲的人生。而在整个过程中,权力者和舆论者又是如何充当“荧幕判官”,对一个人判刑处决。
《荧幕判官》的整个故事显得比较沉重,在表现故事情节上,除了虚实交织的镜头切换,还采用了复古绘本的美术风格。这种美术风格与70年代的彩色手绘海报类似,色彩明丽却又做旧痕迹明显,人物多为表情呆板的大头形象,同时多种隐喻元素糅合:象征管教束缚的枝蔓,暗指天真童心的玩具兔子,又或者是代表校园霸凌的鹰犬爪牙。
卡通风格的回忆画面与弑父案件的细节内容形成强烈对比,进一步加重了游戏主题给人带来的压抑感。与出色的表现手法和深刻的内容故事相比,在游戏性上反而并不突出。游戏融合了华容道、跑酷、动作格斗等多个小游戏,并合理的融入剧情当中。
从实际体验来看,整个游戏的流程较短,两个小时就足够完成。其实,《荧幕判官》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可玩性,而在于它想要表达的主题,在通关游戏后给玩家带来的个人认知甚至社会舆论向的思考。
幼儿园的女教师,与主角的父亲存在不正当关系,在主角的记忆里被刻画成一只吃人的蜘蛛,那么女教师有错吗?实际上这并没有对错,而在连篇累牍的报道中,我们习惯于谴责恶人,同情弱者,然而我们并不清楚其中的全部故事。
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,请关注221安卓网!